2011-07-22 06:54:00 來源: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北京)
從人民大會堂實習回來后,韋朋朋感慨良多:
“人民大會堂實習的經歷,已經清晰地刻在我青春歲月的壁廊里,成為我生命中寶貴的財富,并將在以后的歲月中潛移默化為我源源不斷地輸送人生營養……”
韋朋朋是陜西青年職業學院藝術系學生,2010年6月20日,他在人民大會堂開始為期一年的實習生活。
實習期間,他得到良好的鍛煉,個人技能和素質得到極大提升,為今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良好基礎。
他由衷地說:“非常感謝學院和人民大會堂管理局給我的實習機會,我學會了很多,收獲了很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除了努力提升工作能力外,我還將不斷提高自身素養,讓工作技能和自身素養共同提升。”
和韋朋朋一樣,每年陜西青年職業學院都有幾十名學生有幸走進莊嚴神圣的人民大會堂實習;每年都會有一些優秀的學生留在人民大會堂,成為大會堂一名光榮的員工。
同樣和韋朋朋一樣,這些在人民大會堂鍛煉過的學子,都會對自己的母校陜西青年職業學院發自肺腑地說一聲:感謝母校的精心培育,是母校給了我一雙飛翔的翅膀。
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中央團校西北分校,后更名為陜西省團校。1988年經陜西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陜西青年干部學院。1994年經原國家教委批準,成為陜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2005年經陜西省人民政府批準,2006年教育部備案轉制為普通高等學校陜西青年職業學院。
學院現有南北兩個校區,占地436畝,環境幽雅,交通便利,是一所以培養管理服務類人才為鮮明特色的高職院校。和同類職業院校相比,陜青職院又因其長期共青團屬性和干部培養的經驗,使她具有了一種獨特的氣質:朝氣蓬勃的青春氣息和厚重幽雅的溫馨氛圍。這種獨特氣質,使陜西青年職業學院成為理想的育人搖籃,尤其是時代青年放飛理想和希望的沃土。
連續八年從2003年到2010年,陜西青年職業學院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較高水平。
和就業率同步發展的是該院就業質量也穩步提高。
之所以能有如此驕人的成績,和該院特色鮮明的專業優勢以及實用有效的培養模式密不可分。
陜西青年職業學院院長安強說:陜西青年職業學院以培養“信念堅定、品格健全、素質全面、勤學敏行、敬業奉獻”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圍繞這一目標,學院在專業設置上,緊貼市場需求和行業企業崗位發展變化;在人才培養上,大力強化實訓教學,形成了陜青職院特色鮮明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專業設置上:學院積極實施專業建設“一把手工程”,學院領導班子成員親自掛帥,組建學術委員會,全面審定和研究專業設置,使學院專業建設工作呈良性發展格局。學院秉承50余年培養管理人才的辦學優勢,以就業為導向,緊貼市場需求和行業企業崗位發展變化,凸顯青年特色、管理特色,逐漸形成了管理、財經、傳媒、藝術、青少、理工等六大專業群。目前,陜青職院設有六個系,44個高職招生專業,擁有專業總量(含方向)44個,構建了文化、商務、金融、旅游、信息、教育等現代服務產業專業鏈,形成了以物流、旅游、會計電算化和廣告裝潢等重點專業為龍頭、空中乘務和學前教育等特色專業為亮點的專業群。
人才培養方面: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目標,創新并推行靈活的“2+1”(即在校學習2年,在社會頂崗實習1年)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實習與就業零距離對接,實現企業、學校與學生“三方共贏”。
值得一提的是該院特色最為顯著的實踐教育。院長安強說:培養應用型人才必須強化實踐能力培養。為此,學院制訂職業素質、職業技能和專業技能拓展為一體的實訓目標培養方案,積極推行專項實訓、綜合實訓和畢業頂崗實習的實踐教學體系,著力提高學生專業技能。
學院積極打造和構建具有管理服務特色,集“教、學、做”一體化的實訓中心。截至2011年,學院已建立校內實訓室45個,每個專業均有能夠滿足學生專業技能培養需要的實訓室,使學院實訓室初具專業化、規模化和職業化特點,為全面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學生專業技能和人才培養水平奠定了堅實基礎。2009年,學院爭取中央財政支持,在原有物流與供應鏈實訓室基礎上,又投入資金300余萬元建設該實訓室二期工程。2011年,學院又投入100萬元,建設物流實訓室三期工程,屆時,物流實訓室將成為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實訓室。
與此同時,學院著力建設校外實訓室基地。2010年,學院先后與21家廣告裝潢公司達成合作育人協議,2011年又先后與貝斯特等公司簽訂合作育人協議。目前,全院所有專業均有3個以上校外實訓基地,已經形成企業、學校“雙向合作育人”的校企合作機制。
“頂崗實習”是該學院實訓教育最鮮明的特色,學院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廣泛聯系用人單位,為畢業生及用人單位搭建服務平臺。每年對外接洽和在校接待用人單位百余家,并嚴格考察用人單位資質,目前已與國內眾多知名單位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為廣大畢業生搭建高質量的就業平臺。
目前,學院實訓、頂崗實習、見習、就業等項工作正有序開展。
有這樣一組數字:
2008年,陜西青年職業學院計劃招生1720人,實際錄取2429人,報到1964人,報到率為計劃數的114%;
2009年,陜西青年職業學院計劃招生2000人,實際錄取2458人,報到2002人,報到率為計劃數的100.1%;
2010年,陜西青年職業學院計劃招生2150人,在生源首次出現下滑的情況下,依然錄取2202人。
陜西青年職業學院招生工作的平穩、有序,多次受到陜西省教育主管部門和招生主管部門的好評。
這么多的青年學子為何都要奔向陜西青年職業學院?
安強如是說:我們不僅僅培養素質高、技能強的應用型人才,更為國家和社會培養負責任敢擔當的、心智健全成熟的、朝氣蓬勃活力涌現的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安強介紹說:陜西青年職業學院是一所有著光榮傳統、共青團特色鮮明的院校,任何時候都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牢牢把握“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這個主題。近幾年,我們不斷學習和把握大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堅持知識、能力培育和價值觀培育相結合,課內教育與課外教育相結合,短期應對與長效機制相結合,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主動服務學生與學生自我服務相結合,傳統方法與現代手段相結合,建立并不斷完善了“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工作格局。
據了解,五年來,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充分發揮共青團院校的政治優勢,相繼開展“我與祖國共奮進”、“回顧改革開放30年”、“紀念建黨九十周年”等主題實踐教育活動,學生思想教育水平不斷提高。根據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學院積極探索創新,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多層次搭建育人平臺,構筑以課堂教學、服務指導、社會實踐、校園文化、網絡互動為主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平臺體系,建立“黨委統一領導,學工部門組織協調,其他部門各負其責”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形成院級領導聯系系、處級干部聯系班、輔導員助理等制度;創新輔導員進駐學生公寓、周末主題班會、寒暑假見聞座談會等有效途徑,學生工作方式方法更加豐富多樣;創建高雅藝術進校園、職業技能展示月、暑期社會實踐等品牌活動,校園文化建設特色凸顯。建立推薦優秀輔導員參加省級培訓、思政干部定期外出考察學習等培訓機制,思政工作隊伍的理論修養和工作視野不斷拓展。五年來,學院學生工作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和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整體工作得到了長足發展和穩步提高。
教師是一所學校發展的基石。為了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學院積極建設一支由實踐經驗豐富的專職教師和管理人員組成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學院大力實施名師培育工程,青年教師“一對一結對子”工程及骨干教師 “多渠道補給”工程。讓廣大教師尤其是骨干教師積極參加國內各層面師資培訓活動;參加各高等教育機構的學歷進修學習;組織骨干教師前往發達國家進行實地培訓;學校設立各種教學平臺,為廣大教師提供鍛煉成長的機會。截至2011年,學院從行業企業中引進中高級管理人員20余人充實到教師隊伍中,既提高了師資水平,又提升了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職業性。
回顧五年歲月,陜西青年職業學院眾多教師感慨萬分:五年來,我們共同見證了學院規模的持續快速增長,學生人數由300多人增加到6000余人,一年一個臺階;五年來,我們親歷了學院跨越式發展,從掛牌轉制到通過評估,一步一個腳印;2010年,學院以優異成績通過教育部高職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專家組對學院學生工作給出“工作有力,成效顯著”的高度評價。經過五年的發展,廣大學生努力成才,思想積極向上。全體教職員工愛崗敬業,師生團結,校園和諧,人心思齊、人心思進的發展局面已經形成。
2011年3月8日,春光漸明媚、綠染終南山。由共青團陜西省委、陜西省青年聯合會和陜西青年職業學院聯合主辦的“青春導航”行動大學生就業指導系列報告會首場講座,在陜青職院終南山下的新校區舉行。金花企業集團總裁助理,行政人事總監王方結合學院實際,用樸實生動的語言,從制訂個人職業生涯規劃、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求知與面試技巧等方面,為同學們做了詳細透徹的講解。
首場講座之后,類似的“青春導航”活動一次又一次在陜西青年職業學院開展起來。伴隨“青春導航”的舞步,陜西青年職業學院的學子們一批又一批走出校門踏上實習、見習、頂崗、就業的旅途,盡情地展開理想的翅膀。
(李娜)
(本文來源: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