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濰坊7月14日電 據濰坊新聞網報道 普通教育看高考,職業教育看大賽。高考狀元風光無限的同時,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同樣誕生了一批“武狀元”。7月13日,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在剛剛結束的2011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全國3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的5038名選手參加了16個專業類別、55個項目的激烈角逐。山東省在本屆大賽中共獲得了26枚金牌,名列全國第四。濰坊市占了22枚,其中濰坊商校一舉奪得金牌12枚,金牌數位居全國職業院校第一。
12枚金牌穩居第一
濰坊,22枚金牌,占全省金牌總數的84.6%!翻開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獲獎名單可以發現,全國沒有任何一個地級市能一次拿到22枚金牌,濰坊的中職教育成為全國的一朵奇葩;濰坊商校,12枚金牌,同樣,這是全國任何一所中職院校無法比擬的,作為一所中職院校,其中職職業技術教育成為全國職業院校辦學的一個方向標。
此次比賽濰坊商校還打出了“雙響炮”。在省教育廳通報比賽成果時,濰坊商校的老師是唯一獲得點名表揚的。濰坊商校的毛曉青老師在美容美發專業新娘化妝、晚宴化妝項目中指導學生獲得四枚金牌,毛艷麗老師在現代物流技術專業叉車操作項目中指導學生獲得兩枚金牌,劉彥明老師在繼去年指導學生在電工電子專業制冷與空調設備組裝與調試專業獲得兩枚金牌后,今年又獲得兩枚金牌。
不少中職院校代表團及全國各大媒體紛紛在比賽結束后,將一路陪伴學生們比賽的濰坊商校校長于建平圍了起來,求取名片及學校辦學經驗;不少學校甚至將濰坊商校的學生圍起來,詢問這一手的好技能是如何練成;有的省代表團甚至當場就跟于校長商定,下學期開了學要去商校參觀學習的事宜。
短短幾年脫穎而出
其實,去年濰坊商校就以5枚金牌昂首于全國各大中職院校,一夜成名。而今年12枚金牌,鞏固了濰坊商校在全國中職院校中“龍頭老大”地位,更讓全國各大中職院校代表團咂舌不已。就連山東省教育廳總督學徐曙光都直言,濰坊商業學校的成功經驗,是我省綜合性示范強校的典型代表。
從第一次參加大賽的零收獲,到如今12枚金牌,濰坊商校在短短幾年內經歷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空調制冷自從成為比賽項目后,獎項都被南方學校壟斷。濰坊商校的劉彥明老師,繼去年指導兩名學生,在電工電子專業制冷與空調設備組裝與調試專業獲得兩枚金牌后,今年又指導另兩名學生獲得兩枚金牌;美容美發比賽獎項,一直被北京、上海、江蘇、大連等時尚大城市壟斷,濰坊商校共經歷了四次比賽,前兩年都是以銀牌收官,經過反復練習,第三年獲得兩金六銀,而今年獲得五金兩銀,搶眼的作品在比賽后吸引了大批的鎂光燈;烹飪果蔬項目比賽時,濰坊商校學生獨創的“鄭板橋人物雕刻”博得了兄弟院校的一致好評……
瞄準企業培養人才
作為一所國家級重點普通中專學校,濰坊商校緊密依靠企業培養人才,圍繞市場辦專業,實施個性化教育,成為該校取得驕人成績的主要原因。“職業教育要培養適應產業未來所需的人才,就必須思考企業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我們能為它做什么。”2005年7月,剛從普通教育學校調到商校來時,于建平就深入一線調研,走進企業問計,跟蹤畢業生調查,遍訪職教專家,了解到,職業院校培養企業所需的人才,必須“源于實踐、高于實踐”“源于企業、高于企業”。
在此基礎上,學校改變原來“重理論輕技能”的落后觀念,創新并實施了“三三制”教學模式:即三分之一的時間學理論,三分之一的時間進行實驗實訓,三分之一的時間到企業實習,把辦學的立足點放在第三產業人才的培養上。目前,商校與濰坊中百集團、世紀泰華、海爾集團等50多家知名企業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將專業人才培養過程與企業需求接軌,并嚴格按照企業員工標準要求學生。另外,學校要求畢業生必須拿到三項以上基本技能證書和一項以上勞動部門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使學生一畢業就成為了符合用人單位要求的人才。
為迅速改變辦學條件,濰坊商校多方籌集資金2000多萬元,建立起全省一流實訓基地,從制冷、汽車維修到電子商務,學校可一次性為學生提供2000多個實訓崗位。“職業教育的師資大部分從普通教育系統沿襲而來,理論強,實踐弱。”在聽了幾堂課后,于建平發現了這樣的問題,對此,商校出臺了幾條“硬杠杠”:讓原有教師輪流到相關專業的龍頭企業中掛職學習技能;對于專業核心技能從社會上聘請具有一定理論功底的崗位拔尖技師負責教授;對于專業前沿技能從高等院校和龍頭企業聘請兼職教師組織教學。
學好技能就業不愁
張曉騰是濰坊商校制冷專業二年級的一名學生,在今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制冷比賽中獲得金牌。記者了解到,這位“武狀元”曾經是一位在班里文化課成績差,高中沒考上,讓老師和家長都頭疼的學生。
“我就是不想學了,看著書就頭疼,根本學不進去。”兩年前中考完的張曉騰成績非常不理想,父母原本打算花錢讓其讀一所民辦高中,他卻無論如何都不想再念了。“逼著上個高中也沒什么意思,還不如去學一門技能呢。”由于理科相對好一些,張曉騰便選擇了商校制冷專業。家人都沒有想到,張曉騰在這方面還能闖出一番天地。從學校選拔賽到省級選拔賽,一路走到全國大賽,他證明了自己能行。如今,手握全國職業技能大賽金牌這一“敲門磚”的張曉騰找一個不錯的工作已不成問題。
成績差才上職校,這既是當前社會看待職業教育的觀念,也是職業教育總體招生狀況的事實。“我們的學生,生存能力和生活質量高于不少本科生。”于建平直言,每年都有不少大學生來濰坊商校學習技能。濰坊商校07級的王莉莉大學本科畢業后,兩年沒有找到合適工作,經人介紹后來到濰坊商校改學烹飪專業,2008年被我市一家五星級酒店聘用,由于綜合素質高,專業技能強,很快便被提拔為業務主管。在本科院校沒實現的理想,在中職學校實現了。一方面是學生擠破頭上高中,上大學,成績差的才上職校;一方面又是民辦、三類院校或冷門專業大學生畢業回爐到職校學技能,這樣一種怪圈不得不令人反思。“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在文化課上不行的學生,在某方面的技能照樣能有一定造詣。”我市教育專家直言,每年只有六成的學生能順利升入高中,剩下四成學生大都進入職業院校繼續學習,濰坊的職業教育水平走在全國前列,這四成學生提早學一門好的技能,未必比其他獨立學院或冷門專業本科生及專科生就業差。(張蓓 張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