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李芳)7月12日,記者從河北省職業培訓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獲悉,省政府日前出臺《關于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實施意見》,要求建立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全面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十二五”期間,全省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將達到500萬人次、培養高技能人才25萬名,在崗職工普遍得到一次技能提升培訓,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和“就業一人、培訓一人”的目標。今年全省就業技能培訓要達到106萬人,完成創業培訓3.5萬人。
60%以上的職工教育經費要給一線職工用
《意見》明確,企業要按職工工資總額的1.5%至2.5%足額提取并合理使用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所提取的職工教育經費的60%以上應用于一線職工的教育和培訓。企業職工在崗技能提升培訓、高技能人才培訓和企業技能人才評價所需費用從職工教育經費列支。對自身沒有能力開展職工培訓以及未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的企業,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按照“統一征收、專戶管理、統籌使用”的原則,對其職工教育經費實行統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統一組織培訓服務。
推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
我省將完善企業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指導企業結合國家職業標準和崗位要求,開展企業內職業技能評價工作,形成社會評價與企業評價相結合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在職業院校中積極推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2012年底前,人社、教育等部門將全面推行“雙證書”制度,在全省建成完整的技能考核評價體系。充分發揮技能競賽對技能人才培養和引導作用,結合我省產業結構特點,每年選擇技術含量高、通用性廣、從業人員多、社會影響大的職業廣泛開展多層次的職業技能競賽,為發現和選拔高技能人才創造條件。
初級技能培訓不少于200學時
對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我省將重點開展初級技能培訓,使其掌握一技之長,增強就業競爭力;對退役士兵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對殘疾人員等弱勢群體開展適合自身特點、針對性強的免費培訓,開發適合他們特長的就業崗位,促進穩定就業。初級技能培訓一般不少于200學時,專項能力培訓一般不少于100學時。
開展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培訓
《意見》明確要求,與企業簽訂6個月以上勞動合同的企業新錄用人員,通過師傅帶徒弟、集中培訓等形式,以崗位所需技能、安全生產知識和職業道德等為主要內容,廣泛開展崗前培訓。同時應依托企業所屬培訓機構、職業院校或各類職業培訓機構開展集中培訓。鼓勵培訓機構聘請企業高技能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為新錄用人員培訓授課。
勞動者培訓補貼最高1600元
城鄉勞動者培訓合格并通過技能鑒定取得初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根據其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情況或就業情況,按規定給予培訓費補貼。補貼標準為每人每課時4元、最高不超過1600元;企業新錄用的符合職業培訓補貼條件的勞動者崗前培訓按50%給予補貼;勞動預備制培訓視培訓時間給予補貼,對其中農村學員和城市家庭經濟困難的學員給予一定的生活費補貼。創業培訓補貼標準為每人不超過1000元。對初次參加職業技能鑒定或專項能力考核的,按職業技能鑒定收費標準的60%予以補貼,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員給予全額補貼。
每年培養5000名技師
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通過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和技師研修制度,結合企業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和技術項目引進,選拔和培養一批技能帶頭人。加大“燕趙金藍領培訓計劃”的實施力度,從今年起,要將培訓范圍擴大到所有符合晉升技師或高級技師條件的企業職工,確保每年培養5000名技師。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勵使用機制。堅持每兩年選拔一批有突出貢獻的技能大師,并提高他們的待遇。企業要為技能大師建立工作室,為他們傳藝帶徒、發明創造、技術攻關創造必要的物質條件。要按照政府獎勵為導向,企業獎勵為主體的原則,建立完善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制度,每年開展一次“職業培訓突出貢獻單位”和“職業培訓突出貢獻個人”的評選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