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甘肅銀行學校改革與探索紀實之三
添加時間:2011-7-12
瀏覽次數:[1680] [
字體:大 中 小 ]
人們常說,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正是基于這種對職業教育的深刻認識,甘肅銀行學校為使學生有一技之長,不斷加快校企合作的步伐,突出以實訓教學為主,理論教學為輔的教學理念,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專業和課程改革。同時,為了切實檢驗課程改革的有效性,按照邊學習邊運用邊檢驗的辦法,一方面廣泛聯系實習和就業單位,實行對口教學和定單式培養學生;另一方面積極創造條件為每個學生提供長達一年帶薪實習的有效措施。這種創新的培養模式,對學生的素質提高和就業安排起到了明顯的助推作用。
在甘肅銀行學校幾天的采訪中,記者處處都能體會到這種創新教學模式所煥發的生機和活力。主管教學的黃南秀副校長說:“甘肅銀行學校之所以能有今天這種快速發展,是建立在對學生高度負責任的基礎之上,是建立在對職業教育理念創新的基礎之上,更是建立在學校狠抓教學質量、努力提升教師素質、凸顯財經管理特色的基礎之上。”
建校初期,面對我省財經專業人才匱乏的局面,甘肅銀行學校從1983年恢復招生開始,就將“金融”專業確定為骨干專業,1988年增設了“農村金融”專業,主要針對我省各金融機構的發展實際,培養熟悉財經業務、了解銀行操作規程的專業人才,為我省各金融機構培養了大批高素質專業人才和財經管理干部。隨著時代的發展,該校為適應我省經濟建設的需要和實際,積極探索職業教育與市場對接的新路子,不斷根據市場需求糾正辦學方向,調整專業設置。1994年增設了“財務會計”專業至今,1997年嘗試開設了“證券期貨”專業。2002年以后,隨著市場轉型力度的加大,該校又拓展了新的專業領域,包括“會計電算化”“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市場營銷”“應用電子技術”等,從最初的2個專業拓展至8個專業,已初步形成了銀行學校特色的財經管理類專業群。學校還先后與西安交通大學、濟南大學、甘肅廣播電視大學、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聯合辦學,開展“3+1”和“3+2”高職、成人專科和本科教育。在該校專業調整與改革方面的這些措施中,無不滲透著就業教育中的“夠用”理念。這充分說明,學校專業拓展的方向需要調查研究,是否適應市場,是否學生感興趣,這才是學校發展的生命力所在。
實訓教學是職業教育的重中之重。該校在承繼發展傳統手工模擬金融、會計和保險業務實訓教學的基礎上,投資100多萬元于2010年初建成了全省一流的中職金融實訓中心,實現了銀行綜合柜臺、證券交易模擬、保險和超市收銀系統等多模塊電子化實訓教學,并計劃于今年利用省級職教專項資金投資建設中職會計綜合實訓中心。該校通過將課堂搬進“銀行”、搬到“現場”的實訓練習、實驗教學,使得學生崗位適應能力與競爭能力得到了強有力的提升。并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項財經職業技能競賽,鼓勵考取各類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技能證書,以便更好地貼近工作實際的需要。此外,該校于2004年4月掛牌的“甘肅教育培訓中心”,還充分利用優越的實訓條件,近年來先后承擔了中英項目、歐盟項目、中國移動農村中小學校長培訓、甘肅地震災區中小學生赴俄羅斯療養團、銀行系統干部培訓等多項培訓。
為全面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專業技能,該校以抓師德教育為契機,抓好師資隊伍建設。一是繼續鼓勵在職年輕教師攻讀碩士學位,為學校長遠發展積蓄力量,使教師隊伍的專業成長始終充滿活力,并保持一個健康向上的態勢。二是推薦優秀教師積極參加全國和全省各類專業的骨干教師培訓以及教學創新比賽,使教師不斷改進教學觀念,更新專業內容,使用新的教學方法,始終站在教學改革的前沿,以新的思維范式教育新一代學生。同時,學校還選派部分教師參加全省普通話測試培訓、心理咨詢師培訓、規劃教材教學大綱培訓等等,以全面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據了解,通過這些辦法的實施,學校已取得碩士學位和正在讀取碩士學位的中青年教師已有30位,占教師比例的70%以上,“雙師型”教師13位,占教師比例的30%以上。目前基本形成了以研究生、本科生為骨干力量的教學、科研、實踐“雙師型”教師隊伍。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8月8日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發生后,學校為安置舟曲一中學生,在第一時間專門召開校長辦公會和科級干部會,緊急部署安置方案,騰出教室、辦公室、教研室,精心準備開學典禮、開學第一課。經過十幾天的加班加點、精心布置、周到安排,為舟曲一中的師生準備了嶄新的校牌、明亮的教室、溫馨的宿舍、齊全的生活用品,營造了一個溫馨的學習樂園。
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指出,“發展職業教育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是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的關鍵環節,必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這充分顯示了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同時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相信,甘肅銀行學校定能順勢而為,有所作為。
作者:龔正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