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6月24日訊(記者 段留芳)據安徽省教育廳網站消息,為貫徹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省級政府教育統籌綜合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皖政〔2012〕81號)、《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皖政〔2014〕81號)精神,推進職業院校開展綜合改革試點,促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探索建立對接緊密、特色鮮明、有效銜接的中高職課程體系,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經研究決定,從2015年開始,開展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課程體系建設改革試點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改革試點的目標
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加快構建對接現代產業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相銜接的課程體系,形成完整的人才培養方案。在我省中等與高等職業院校合作培養的主干專業中,擇優遴選部分優質職業院校開展中高職銜接的課程體系建設改革試點,重點在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內容、教學過程等方面基本實現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之間的統籌和有機銜接,實現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系統化和制度化。
二、改革試點的原則
1.堅持對接產業、服務發展的原則。建立產業結構調整驅動專業改革機制,依據區域產業或行業發展需求設置和調整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專業;依據產業對人才層次類型的不同需求和學生職業發展途徑,科學確定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建立產業技術進步驅動課程改革機制,依據崗位工作任務和技術進步要求確定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課程內容;依據生產過程要求確定教學過程。推動課程標準與職業標準相融合,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相對接。
2.堅持項目導向、能力為本的原則。根據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對學生能力、知識和素質需求,設計課程體系,突出職業教育類型特點;建立真實應用驅動教學改革,以提高學習者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為目標,推行“做中學、做中教”,教學做一體;優化公共基礎課程,構建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
3.堅持系統培養、銜接貫通的原則。遵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尊重學生認知特點,整體設計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課程體系。深入分析知識、能力、素質的提升邏輯順序,科學設置各階段職業教育課程內容,實現銜接貫通。
4.堅持整體設計、彰顯特色的原則。堅持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強化主干課程要求,留有區域、院校、專業不同特色的課程空間。兼顧學生就業與升學的雙重目標,增強課程的銜接性、實踐性和職業性。
5.堅持多方合作、協同開發的原則。深化校企合作、校校合作,鼓勵牽頭院校聯合開辦同類專業的優質中等職業學校、高等院校和行業企業組成聯盟,集思廣益,協作開發,推動實現共建、共享、共同發展。
三、任務及分工
根據我省職業教育實際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結合近年來我省中高職合作培養的專業布局及招生規模等情況, 2015年,選擇建設園林技術、園林綠化、農村經濟綜合管理、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價、道路與橋梁工程施工、機電技術應用、數控技術應用、汽車運用與維修、電子技術應用、電子商務、物流服務與管理、旅游服務與管理等13個專業,由有關高等學校、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項目建設學校、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承擔,每個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由1所中等職業學校以及合作辦學的高等職業院校共同牽頭負責(詳見附件1),牽頭院校要聯合其它院校和行業企業共同研究、開發課程體系。后期課程體系研發,將采取項目申報制。
四、方法及步驟
1.開展調研。調研是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課程體系建設工作的必要環節,為課程體系建設和人才培養方案的開發制定工作奠定基礎。調研對象主要包括行業企業及職業院校兩類主體。
通過企業調研,了解相關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掌握對相應崗位技術技能人才需求數量、層次,對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文化素質、職業能力、社會能力、身心健康、職業資格證書等方面要求。通過院校調研,了解現行專業教學情況、學生就業去向、學生繼續學習的要求與培養現狀等,對人才培養數量、層次、質量與行業企業要求的吻合程度進行分析,提出中、高職銜接、系統培養人才的改革思路與建議,形成2萬字左右的調研報告,為制定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課程體系提供全面、客觀的依據。
2.研發人才培養方案。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開發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銜接的人才培養方案,內容應主要包括:
(1)專業基本信息。不同階段專業名稱及代碼、招生對象、學制、學歷與學位。
(2)人才培養目標。不同階段人才培養的目標。
(3)職業(崗位)面向、職業資格證書及繼續學習專業。不同階段教育的畢業生就業崗位、應取得的職業資格證書、可以繼續學習的后續專業。
(4)綜合素質及職業能力。不同階段教育人才培養在身心道德、文化素質、行業通用能力、職業能力、社會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5)轉段升學要求。中等職業教育階段轉入后續高等職業教育階段的主要要求,考核要點及考核辦法等。
(6)教學計劃進程。培養周期內,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實踐課程以及其它教學活動的安排,必修、選修課程的安排等。
(7)主要課程標準。主要課程的標準以及教學要求。
(8)實訓(實驗)條件。不同階段教育專業實訓、實驗設備建設數量、規格要求。
(9)頂崗實習企業。不同階段教育頂崗實習的企業要求、崗位要求、管理要求。
(10)編制說明及實施建議。
3.開展研究和相關內容建設。在深入進行調研、形成調研報告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同時,各牽頭院校可兼顧開展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課程體系建設的體制、機制和模式的研究,形成理論成果。組織相關教師和行業企業專家進行主干專業課程的教材建設及相關資源建設,形成物化成果。
五、有關要求
1.提高思想認識。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課程體系建設改革試點工作,是深化教育領域改革、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關鍵性環節和基礎性工作,各地、各有關院校要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進一步增強工作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積極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有機銜接、協調發展,全面提高我省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
2.明確工作職責。省教育廳負責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課程體系建設改革試點工作的整體規劃、組織協調和質量監控,對工作得力、成效突出的學校在專項資金、項目安排等方面予以傾斜,對工作不力、進展緩慢的學校進行督促指導,對論證、審定合格的調研報告和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推廣。各市教育局負責轄區內的統籌協調,將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課程體系建設改革試點工作列入本市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定期召開調度會、經驗交流會,支持、督促、指導本市承擔任務的學校開展工作,并提供各項有利條件。
牽頭中職學校以及合作辦學的高職院校是本專業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課程體系建設改革試點工作的第一責任單位,要成立編制工作領導小組,中職學校主要負責同志及高職院校分管負責同志共同擔任組長,共同制定所承擔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工作的總體思路、工作方案和任務分解,確保工作方案具體到每一個時間節點應完成的工作任務。要組建工作組,成員由相關行業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和院校專業課教師組成,要組織精干力量開展調研,撰寫調研報告、人才培養方案,形成課程體系建設的體制、機制和模式研究的理論成果。要組建專家組,廣泛邀請省內外相關行業企業、院校和教科研機構專家擔任成員,定期召開會議,組織專家論證評審。其他參與的職業院校要積極配合,按照任務分工,切實做好各項工作,并在人力、經費和教學資源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支持,選派最優秀的專業教師參與課程體系建設,鍛煉培養教師隊伍。
3.加大經費保障。為保證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課程體系建設改革試點工作順利完成,對首批試點的13個專業分別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并已撥付給各牽頭的中職學校。各有關市教育局和職業院校要安排相應的配套資金,并在有關政策、項目安排等方面予以傾斜,共同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課程體系建設改革試點工作。
4.確保完成任務。為使課程體系建設改革試點工作有序進行,省教育廳制定了《2015年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課程體系建設改革試點工作時間安排建議表》(見附件2)。各牽頭中職學校要聯合合作辦學的高職院校,根據總體建議時間安排,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按時完成工作任務,按照屬地原則上報所在市教育局。市教育局審核后,報省教育廳。省教育廳將組建專家組,對相關專業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銜接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論證,對專家論證通過的向全省推廣。
各牽頭中職學校要主動與合作辦學的高職院校聯系,抓緊制定各專業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課程體系建設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包括組織領導、人員組成、任務分工、進度安排、保障措施等),經所在市教育局審核后,于2015年6月30日前報省教育廳。
在工作過程中若有問題,可與省教育廳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