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货腿打开水真多真紧/国产麻豆久久/9色网站/亚洲网色

設為首頁

網站首頁

職業資格分類

少兒考級

技工證書

合作申請

考證須知

證書查詢

站內下載

合作單位

調整新版職業資格證書工本費..
JYPC職業資格證書照片采集..
關于全國統一調整收費標準的通..
關于規范JYPC職業資格考試..
關于暫停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新..
關于調整職業資格考試范圍的公..
關于統一收取懸掛式證書工本費..
證書
編號
身份
證號
考試
項目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當前位置:佛教典籍 >> 佛學綜合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添加時間:2013-3-27     瀏覽次數:[4353]    [ 字體:   ]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
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滿足千
人,菩薩摩訶薩十千人俱——以大
莊嚴而自莊嚴,皆悉已住不退轉
地,其名曰:彌勒菩薩、文殊師利
菩薩、無礙辯菩薩、不舍擔菩薩,
與如是等大菩薩俱。
文殊師利童真菩薩摩訶薩,明
相現時,從其住處來詣佛所,在外
而立。爾時,尊者舍利弗、富樓那
彌多羅尼子、大目乾連、摩訶迦葉、
摩訶迦旃延、摩訶拘絺羅,如是等
諸大聲聞,各從住處俱詣佛所,在
外而立。佛知眾會皆悉集已。
爾時,如來從住處出,敷座而
坐,告舍利弗:“汝今何故于晨朝
時在門外立?”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文殊
師利童真菩薩先已至此,住門外
立,我實于后晚來到耳。”
爾時,世尊問文殊師利:“汝
實先來到此住處,欲見如來耶?”
文殊師利即白佛言:“如是,
世尊,我實來此欲見如來。何以
故?我樂正觀利益眾生,我觀如來
如如相、不異相、不動相、不作相、
無生相無滅相、不有相不無相、不
在方不離方、非三世非不三世、非
二相非不二相、非垢相非凈相,以
如是等正觀如來利益眾生。”
佛告文殊師利:“若能如是見
于如來,心無所取亦無不取,非積
聚非不積聚。”
爾時,舍利弗語文殊師利言:
“若能如汝所說見如來者,甚為希
有!為一切眾生故見于如來,而心
不取眾生之相;化一切眾生向于涅
槃,而亦不取向涅槃相;為一切眾
生發大莊嚴,而心不見莊嚴之相。”
爾時,文殊師利童真菩薩摩訶
薩語舍利弗言:“如是,如是,如
汝所說。雖為一切眾生發大莊嚴
心,恒不見有眾生相;為一切眾生
發大莊嚴,而眾生界亦不增不減。
假使一佛住世,若一劫若過一劫,
如此一佛世界,復有無量無邊恒河
沙諸佛,如是一一佛,若一劫若過
一劫,晝夜說法心無暫息,各各度
于無量恒河沙眾生皆入涅槃,而眾
生界亦不增不減,乃至十方諸佛世
界亦復如是,一一諸佛說法教化,
各度無量恒河沙眾生皆入涅槃,于
眾生界亦不增不減。何以故?眾生
定相不可得故,是故眾生界不增不
減。”
舍利弗復語文殊師利言:“若
眾生界不增不減,何故菩薩為諸眾
生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常行說
法?”
文殊師利白佛言:“若諸眾生
悉空相者,亦無菩薩求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亦無眾生而為說法。何
以故?我說法中,無有一法當可得
故。”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若無
眾生,云何說有眾生及眾生界?”
文殊師利言:“眾生界相如諸
佛界。”
又問:“眾生界者是有量耶?”
答曰:“眾生界量如佛界量。”
又問:“眾生界量有處所不?”
答曰:“眾生界量不可思議。”
又問:“眾生界相為有住不?”
答曰:“眾生無住,猶如空住。”
佛告文殊師利:“如是修般若
波羅蜜時, 當云何住般若波羅
蜜?”
文殊師利言:“以不住法,為
住般若波羅蜜。”
佛復問文殊師利言:“云何不
住法名住般若波羅蜜?”
文殊師利言:“以無住相,即
住般若波羅蜜。”
佛復告文殊師利:“如是住般
若波羅蜜時,是諸善根云何增長?
云何損減?”
文殊師利言:“若能如是住般
若波羅蜜,于諸善根無增無減,于
一切法亦無增無減,是般若波羅蜜
性相亦無增無減。
“世尊,如是修般若波羅蜜,
則不舍凡夫法,亦不取賢圣法。何
以故?般若波羅蜜不見有法可取
可舍。如是修般若波羅蜜,亦不見
涅槃可樂、生死可厭。何以故?不
見生死,況復厭離?不見涅槃,何
況樂著?如是修般若波羅蜜,不見
垢惱可舍,亦不見功德可取,于一
切法心無增減。何以故?不見法界
有增減故。世尊,若能如是,是名
修般若波羅蜜。
“世尊,不見諸法有生有滅,
是修般若波羅蜜。
“世尊,不見諸法有增有減,
是修般若波羅蜜。
“世尊,心無希取,不見法相
有可求者,是修般若波羅蜜。
“世尊,不見好丑,不生高下,
不作取舍。何以故?法無好丑離諸
相故,法無高下等法性故,法無取
舍住實際故,是修般若波羅蜜。”
佛告文殊師利:“是諸佛法得
不勝乎?”
文殊師利言:“我不見諸法有
勝如相,如來自覺一切法空,是可
證知。”
佛告文殊師利:“如是,如是,
如來正覺自證空法。”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是
空法中,當有勝如而可得耶?”
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師
利,如汝所說,是真法乎!”
佛復謂文殊師利言:“阿耨多
羅是佛法不?”
文殊師利言:“如佛所說,阿
耨多羅是名佛法。何以故?無法可
得名阿耨多羅。”
文殊師利言:“如是修般若波
羅蜜,不名法器,非化凡夫法,亦
非佛法,非增長法,是修般若波羅
蜜。
“復次,世尊,修般若波羅蜜
時,不見有法可分別思惟。”
佛告文殊師利:“汝于佛法不
思惟耶?”
文殊師利言:“不也,世尊。
如我思惟,不見佛法,亦不可分別
是凡夫法、是聲聞法、是辟支佛法,
如是名為無上佛法。
“復次,修般若波羅蜜時,不
見凡夫相,不見佛法相,不見諸法
有決定相,是為修般若波羅蜜。
“復次,修般若波羅蜜時,不
見欲界,不見色界,不見無色界,
不見寂滅界。何以故?不見有法是
盡滅相,是修般若波羅蜜。
“復次,修般若波羅蜜時,不
見作恩者,不見報恩者,思惟二相
心無分別,是修般若波羅蜜。
“復次,修般若波羅蜜時,不
見是佛法可取,不見是凡夫法可
舍,是修般若波羅蜜。
“復次,修般若波羅蜜時,不
見凡夫法可滅,亦不見佛法而心證
知,是修般若波羅蜜。”
佛告文殊師利:“善哉!善哉!
汝能如是善說甚深般若波羅蜜相,
是諸菩薩摩訶薩所學法印,乃至聲
聞、緣覺、學、無學人亦當不離是
印而修道果。”
佛告文殊師利:“若人得聞是
法不驚不畏者,不從千佛所種諸善
根,乃至百千萬億佛所久植德本,
乃能于是甚深般若波羅蜜不驚不
怖。”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
今更說般若波羅蜜義。”
佛言:“便說。”
“世尊,修般若波羅蜜時,不
見法是應住、是不應住,亦不見境
界可取舍相。何以故?如諸如來不
見一切法境界相故。乃至不見諸佛
境界,況取聲聞、緣覺、凡夫境界?
不取思議相,亦不取不思議相,不
見諸法有若干相,自證空法不可思
議。如是菩薩摩訶薩皆已供養無量
百千萬億諸佛種諸善根,乃能于是
甚深般若波羅蜜不驚不怖。復次,
修般若波羅蜜時,不見縛,不見解,
而于凡夫乃至三乘不見差別相,是
修般若波羅蜜。”
佛告文殊師利:“汝已供養幾
所諸佛?”
文殊師利言:“我及諸佛如幻
化相,不見供養及與受者。”
佛告文殊師利:“汝今可不住
佛乘耶?”
文殊師利言:“如我思惟不見
一法,云何當得住于佛乘?”
佛言:“文殊師利,汝不得佛
乘乎?”
文殊師利言:“如佛乘者,但
有名字,非可得亦不可見,我云何
得?”
佛言:“文殊師利,汝得無礙
智乎?”
文殊師利言:“我即無礙,云
何以無礙而得無礙?”
佛言:“汝坐道場乎?”
文殊師利言:“一切如來不坐
道場,我今云何獨坐道場?何以
故?現見諸法住實際故。”
佛言:“云何名實際?”
文殊師利言:“ 身見等是實
際。”
佛言:“云何身見是實際?”
文殊師利言:“身見如相,非
實非不實,不來不去,亦身非身,
是名實際。”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于
斯義諦了決定,是名菩薩摩訶薩。
何以故?得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
蜜相,心不驚不怖、不沒不悔。”
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得
聞如是般若波羅蜜,具足法相,是
即近于佛坐。何以故?如來現覺此
法相故。”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得
聞甚深般若波羅蜜,能不驚不怖、
不沒不悔,當知此人即是見佛。”
爾時,復有無相優婆夷白佛
言:“世尊,凡夫法、聲聞法、辟
支佛法、菩薩法、佛法,是諸法皆
無相,是故于所從聞般若波羅蜜,
皆不驚不怖、不沒不悔。何以故?
一切諸法本無相故。”
佛告舍利弗:“善男子、善女
人,若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心
得決定不驚不怖、不沒不悔,當知
是人即住不退轉地。若人聞是甚深
般若波羅蜜,不驚不怖,不沒不悔,
信樂聽受,歡喜不厭,是即具足檀
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
毗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
羅蜜,亦能為他顯示分別,如說修
行。”
佛告文殊師利:“汝觀何義,
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住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
文殊師利言:“我無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我不住佛乘,云何
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我
所說即菩提相。”
佛贊文殊師利言:“善哉!善
哉!汝能于是甚深法中巧說斯義,
汝于先佛久種善根,以無相法凈修
梵行。”
文殊師利言:“若見有相,則
言無相。我今不見有相,亦不見無
相, 云何而言以無相法凈修梵
行?”
佛告文殊師利:“汝見聲聞戒
耶?”
答曰:“見。”
佛言:“汝云何見?”
文殊師利言:“我不作凡夫見,
不作圣人見,不作學見,不作無學
見,不作大見,不作小見,不作調
伏見,不作不調伏見,非見非不
見。”
舍利弗語文殊師利言:“汝今
如是觀聲聞乘,若觀佛乘當復云
何?”
文殊師利言:“不見菩提法,
不見修行菩提及證菩提者。”
舍利弗語文殊師利言:“云何
名佛?云何觀佛?”
文殊師利言:“云何為我?”
舍利弗言:“我者但有名字,
名字相空。”
文殊師利言:“如是,如是,
如我但有名字,佛亦但有名字。名
字相空即是菩提,不以名字而求菩
提,菩提之相無言無說。何以故?
言說菩提二俱空故。
“復次,舍利弗,汝問云何名
佛?云何觀佛者?不生不滅,不來
不去,非名非相,是名為佛;如自
觀身實相,觀佛亦然,唯有智者乃
能知耳,是名觀佛。”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
如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非初
學菩薩所能了知。”
文殊師利言:“非但初學菩薩
所不能知,及諸二乘所作已辦者亦
未能了。如是說法,無能知者。何
以故?菩提之相,實無有法而可知
故,無見無聞,無得無念,無生無
滅,無說無聽。如是菩提,性相空
寂,無證無知,無形無相,云何當
有得菩提者?”
舍利弗語文殊師利言:“佛于
法界不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耶?”
文殊師利言:“不也,舍利弗。
何以故?世尊即是法界,若以法界
證法界者,即是諍論。
“舍利弗,法界之相即是菩提。
何以故?是法界中無眾生相,一切
法空故;一切法空即是菩提,無二
無分別故。
“舍利弗,無分別中則無知者,
若無知者即無言說,無言說相即非
有非無、非知非不知,一切諸法亦
復如是。何以故?一切諸法不見處
所決定性故。如逆罪相不可思議。
何以故?諸法實相不可壞故。如是
逆罪亦無本性,不生天上,不墮地
獄,亦不入涅槃。何以故?一切業
緣皆住實際,不來不去,非因非果。
何以故?法界無邊無前無后故。是
故,舍利弗,若見犯重比丘不墮地
獄,清凈行者不入涅槃,如是比丘
非應供非不應供、非盡漏非不盡
漏。何以故?于諸法中住平等故。”
舍利弗言:“ 云何名不退法
忍?”
文殊師利言:“不見少法有生
滅相,名不退法忍。”
舍利弗言:“云何復名不調比
丘?”
文殊師利言:“漏盡阿羅漢,
是名不調。何以故?諸結已盡,更
無所調,故名不調。若過心行,名
為凡夫。何以故?凡夫眾生不順法
界,是故名過。”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汝
今為我善解漏盡阿羅漢義。”
文殊師利言:“如是,如是,
我即漏盡真阿羅漢。何以故?斷求
聲聞欲及辟支佛欲,以是因緣故名
漏盡得阿羅漢。”
佛告文殊師利:“諸菩薩等坐
道場時,覺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
文殊師利言:“菩薩坐于道場,
無有覺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
以故?如菩提相,無有少法而可得
者,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相
菩提,誰能坐者?亦無起者,以是
因緣不見菩薩坐于道場,亦不覺證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菩
提即五逆,五逆即菩提。何以故?
菩提、五逆無二相故。無覺、無覺
者,無見、無見者,無知、無知者,
無分別、無分別者,如是之相名為
菩提,見五逆相亦復如是。若言見
有菩提而取證者,當知此輩即是增
上慢人。”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汝
言我是如來,亦謂我為如來乎?”
文殊師利言:“不也,世尊。
我不謂如來為如來耶!無有如相可
名為如,亦無如來智能知于如。何
以故?如來及智無二相故。空為如
來,但有名字,我當云何謂是如
來?”
佛告文殊師利:“ 汝疑如來
耶?”
文殊師利言:“不也,世尊。
我觀如來無決定性,無生無滅,故
無所疑。”
佛告文殊師利:“汝今不謂如
來出現于世耶?”
文殊師利言:“若有如來出現
世者,一切法界亦應出現。”
佛告文殊師利:“汝謂恒沙諸
佛入涅槃耶?”
文殊師利言:“諸佛一相不可
思議。”
佛語文殊師利:“如是,如是,
佛是一相不思議相。”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佛
今住世耶?”
佛語文殊師利:“如是,如是。”
文殊師利言:“若佛住世,恒
沙諸佛亦應住世。何以故?一切諸
佛皆同一相不思議相,不思議相者
無生無滅。若未來諸佛出興于世,
一切諸佛亦皆出世。何以故?不思
議中無過去、未來、現在相,但眾
生取著,謂有出世,謂佛滅度。”
佛語文殊師利:“此是如來、
阿羅漢、阿惟越致菩薩所解。何以
故?是三種人,聞甚深法,能不誹
謗,亦不贊嘆。”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如
是不思議, 誰當誹謗? 誰當贊
嘆?”
佛言:“文殊師利,如來不思
議,凡夫亦不思議。”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凡
夫亦不思議耶?”
佛言:“亦不思議。何以故?
一切心相皆不思議。”
文殊師利言:“若如是說,如
來不思議,凡夫亦不思議,今無數
諸佛求于涅槃,徒自疲勞。何以
故?不思議法即是涅槃,等無異
故。”
文殊師利言:“如是凡夫不思
議,諸佛不思議。若善男子、善女
人久習善根,近善知識乃能了知。”
佛告文殊師利:“汝欲使如來
于眾生中為最勝耶?”
文殊師利言:“我欲使如來于
諸眾生為最第一,但眾生相亦不可
得。”
佛言:“汝欲使如來得不思議
法耶?”
文殊師利言:“欲使如來得不
思議法,而于諸法無成就者。”
佛告文殊師利:“欲使如來說
法教化耶?”
文殊師利白佛言:“欲使如來
說法教化,而是說及聽者皆不可
得。何以故?住法界故,法界、眾
生無差別相。”
佛告文殊師利:“汝欲使如來
為無上福田耶?”
文殊師利言:“如來是無盡福
田,是無盡相,無盡相即無上福田。
非福田非不福田,是名福田。無有
明闇生滅等相,是名福田。若能如
是解福田相,深植善種亦無增無
減。”
佛告文殊師利:“云何植種不
增不減?”
文殊師利言:“福田之相不可
思議,若人于中如法修善亦不可思
議,如是植種名無增無減,亦是無
上最勝福田。”
爾時,大地以佛神力,六種震
動現無常相,一萬六千人皆得無生
法忍,七百比丘、三千優婆塞、四
萬優婆夷、六十億那由他六欲諸
天,遠塵離垢,于諸法中得法眼凈。
爾時,阿難從座而起,偏袒右
肩,右膝著地,白佛言:“世尊,
何因緣故,如是大地六種震動?”
佛告阿難:“我說福田無差別
相,故現斯瑞。往昔諸佛亦于此處,
作如是說福田之相利益眾生,十方
世界六種震動。”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文殊
師利是不可思議。何以故?所說法
相不可思議。”
佛告文殊師利:“如是,如是,
如舍利弗言,汝之所說實不思議。”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不
思議不可說,思議亦不可說,如是
思議、不思議性俱不可說,一切聲
相非可思議亦非不可思議。”
佛言:“汝入不思議三昧耶?”
文殊師利言:“不也,世尊。
我即不思議,不見有心能思議者,
云何而言入不思議三昧?我初發
心欲入是定,而今思惟,實無心相
而入三昧。如人學射,久習則巧,
后雖無心,以久習故,箭發皆中。
我亦如是,初學不思議三昧,系心
一緣,若久習成就,更無心想,恒
與定俱。”
舍利弗語文殊師利言:“更有
勝妙寂滅定不?”
文殊師利言:“若有不思議定
者,汝可問言:‘更有寂滅定不?’
如我意解,不可思議定尚不可得,
云何問有寂滅定乎?”
舍利弗言:“不可思議定不得
耶?”
文殊師利言:“思議定者是可
得相,不可思議定者不可得相,一
切眾生實成就不思議定。何以故?
一切心相即非心故,是名不思議
定。是故一切眾生相及不思議三昧
相,等無分別。”
佛贊文殊師利言:“善哉!善
哉!汝于諸佛久植善根,凈修梵行,
乃能演說甚深三昧。汝今安住如是
般若波羅蜜中。”
文殊師利言:“若我住般若波
羅蜜中能作是說,即是有想,便住
我想。若住有想、我想中者,般若
波羅蜜便有處所;般若波羅蜜若住
于無,亦是我想,亦名處所——離
此二處,住無所住,如諸佛住,安
處寂滅非思議境界,如是不思議名
般若波羅蜜住處。般若波羅蜜處,
一切法無相,一切法無作。般若波
羅蜜即不思議,不思議即法界,法
界即無相,無相即不思議,不思議
即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法界
無二無別,無二無別即法界,法界
即無相,無相即般若波羅蜜界,般
若波羅蜜界即不思議界,不思議界
即無生無滅界,無生無滅界即不思
議界。”
文殊師利言:“如來界及我界
即不二相,如是修般若波羅蜜者則
不求菩提。何以故?菩提相離,即
般若波羅蜜故。世尊,若知我相而
不可著,無知無著是佛所知,不可
思議無知無著即佛所知。何以故?
知體本性無所有相。云何能轉法
界?若知本性無體無著者即名無
物,若無有物是無處所、無依無住,
無依無住即無生無滅,無生無滅即
是有為無為功德。若如是知則無心
想,無心想者云何當知有為無為功
德?無知即不思議,不思議者是佛
所知,亦無取無不取,不見三世去
來等相,不取生滅及諸起作,亦不
斷不常。如是知者,是名正智、不
思議智,如虛空,無此無彼,不可
比類,無好惡,無等等,無相無貌。”
佛告文殊師利:“若如是知,
名不退智。”
文殊師利言:“無作智,名不
退智。猶如金礦,先加槌打方知好
惡,若不槌打無能知者;不退智相
亦復如是,要行境界,不念不著,
無起無作,具足不動、不生不滅,
爾乃顯現。”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言:“如
諸如來自說己智,誰當能信?”
文殊師利言:“如是智者,非
涅槃法,非生死法,是寂滅行,是
無動行,不斷貪欲、瞋恚、愚癡,
亦非不斷。何以故?無盡無滅,不
離生死亦非不離,不修道非不修
道,作是解者名為正信。”
佛告文殊師利言:“善哉!善
哉!如汝所說深解斯義。”
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世
尊,于當來世,若說如是甚深正法,
誰能信解如聞受行?”
佛告迦葉:“今此會中比丘、
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得聞此經
者,如是人等于未來世若聞是法,
必能信解于甚深般若波羅蜜,乃能
讀誦信解受持,亦為他人分別演
說。
“譬如長者失摩尼寶,憂愁苦
惱,后若還得,心甚歡喜。如是,
迦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
婆夷等亦復如是,有信樂心,若不
聞法,則生苦惱;若得聞時,信解
受持,常樂讀誦甚大歡喜。當知此
人即是見佛,亦即親近供養諸佛。”
佛告迦葉:“譬如忉利天上波
利質多羅樹皰初出時,是中諸天見
是樹已皆大歡喜,此樹不久必當開
敷。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
婆夷得聞般若波羅蜜,能生信解,
亦復如是,此人不久亦當開敷一切
佛法。于當來世,有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聞般若波羅蜜,信
受讀誦,心不悔沒,當知是人已從
此會聽受是經,亦能為人聚落城邑
廣說流布,當知是人佛所護念。如
是甚深般若波羅蜜中,有能信樂無
疑惑者,是善男子、善女人于過去
諸佛,久已修學,植諸善根。
“譬如有人以手穿珠,忽遇無
上真摩尼寶,心大歡喜,當知是人
必已曾見。如是,迦葉,若善男子、
善女人修學余法,忽然得聞甚深般
若波羅蜜,能生歡喜,亦復如是,
當知此人已曾聞故。若有眾生得聞
甚深般若波羅蜜,心能信受生大歡
喜,如是人等亦曾親近無數諸佛,
從聞般若波羅蜜已修學故。
“譬如有人,先所經見城邑聚
落,后若聞人贊嘆彼城所有園苑、
種種池泉、華果林樹、男女人民皆
可愛樂,是人聞已即大歡喜,更勸
令說是城園苑、眾好嚴飾、雜華池
泉、多諸甘果、種種珍妙一切愛樂,
是人得聞重甚歡喜,如是之人皆曾
見故。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聞般若
波羅蜜,信心聽受能生歡喜,樂聞
不厭而更勸說,當知此輩已從文殊
師利曾聞如是般若波羅蜜故。”
迦葉白佛言:“世尊,若將來
世善男子、善女人,得聞是甚深般
若波羅蜜信樂聽受,以是相故,當
知此人亦于過去佛所曾聞修學。”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佛
說諸法無作無相第一寂滅。若善男
子、善女人有能如是諦了斯義,如
聞而說,為諸如來之所贊嘆,不違
法相是即佛說,亦是熾然般若波羅
蜜相,亦名熾然具足佛法通達實
相,不可思議。”
佛告文殊師利:“我本行菩薩
道時,修諸善根欲住阿惟越致地,
當學般若波羅蜜;欲成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當學般若波羅蜜。若善
男子、善女人,欲解一切法相,欲
知一切眾生心界皆悉同等,當學般
若波羅蜜。
“文殊師利,欲學一切佛法具
足無礙,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學一
切佛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相
好威儀、無量法式,當學般若波羅
蜜;欲知一切佛得成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一切法式及諸威儀,當學般
若波羅蜜。何以故?是空法中不見
諸佛菩提等故。若善男子、善女人
欲知如是等相無疑惑者,當學般若
波羅蜜。何以故?般若波羅蜜不見
諸法若生若滅、若垢若凈,是故善
男子、善女人應作如是學般若波羅
蜜。欲知一切法無過去、未來、現
在等相,當學般若波羅蜜。何以
故?法界性相無去來現在故。欲知
一切法同入法界心無掛礙,當學般
若波羅蜜;欲得三轉十二行法輪,
亦自證知而不取著,當學般若波羅
蜜;欲得慈心,遍覆一切眾生而無
限齊,亦不作念有眾生相,當學般
若波羅蜜;欲得于一切眾生不起諍
論,亦復不取無諍論相,當學般若
波羅蜜;欲知是處非處、十力、無
畏,住佛智慧得無礙辯,當學般若
波羅蜜。”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
尊,我觀正法,無為無相,無得無
利,無生無滅,無來無去,無知者,
無見者,無作者,不見般若波羅蜜,
亦不見般若波羅蜜境界,非證非不
證,不作戲論無有分別,一切法無
盡離盡,無凡夫法,無聲聞法,無
辟支佛法、佛法,非得非不得,不
舍生死,不證涅槃,非思議非不思
議,非作非不作,法相如是,不知
云何當學般若波羅蜜?”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若能
如是知諸法相,是名學般若波羅
蜜。菩薩摩訶薩若欲學菩提自在三
昧,得是三昧已,照明一切甚深佛
法及知一切諸佛名字,亦悉了達諸
佛世界無有障礙,當如文殊師利所
說般若波羅蜜中學。”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何
故名般若波羅蜜?”
佛言:“般若波羅蜜無邊無際,
無名無相,非思量,無歸依,無洲
渚,無犯無福,無晦無明,如法界
無有分齊亦無限數,是名般若波羅
蜜,亦名菩薩摩訶薩行處、非行非
不行處、悉入一乘名非行處。何以
故?無念無作故。”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當
云何行能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
佛言:“文殊師利,如般若波
羅蜜所說行,能速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復有一行三昧,若善男子、
善女人修是三昧者,亦速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
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名
一行三昧?”
佛言:“法界一相,系緣法界
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
欲入一行三昧,當先聞般若波羅
蜜,如說修學,然后能入一行三昧
——如法界緣,不退不壞,不思議,
無礙無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
行三昧,應處空閑,舍諸亂意,不
取相貌,系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
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
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
在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
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不
思議佛法等無分別,皆乘一如成最
正覺,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
如是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恒沙諸佛
法界無差別相。阿難所聞佛法,得
念總持辯才智慧,于聲聞中雖為最
勝,猶住量數則有限礙。若得一行
三昧,諸經法門一一分別,皆悉了
知決定無礙,晝夜常說智慧辯才終
不斷絕。若比,阿難多聞辯才百千
等分不及其一。菩薩摩訶薩應作是
念:‘我當云何逮得一行三昧不可
思議功德無量名稱?’”
佛言:“菩薩摩訶薩,當念一
行三昧,常勤精進而不懈怠,如是
次第漸漸修學,則能得入一行三
昧,不可思議功德作證,除謗正法
不信、惡業重罪障者所不能入。
“復次,文殊師利,譬如有人
得摩尼珠示其珠師,珠師答言:‘此
是無價真摩尼寶。’即求師言:‘為
我治磨,勿失光色。’珠師治已,
隨其磨時,珠色光明,映徹表里。
文殊師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修
學一行三昧,不可思議功德無量名
稱,隨修學時知諸法相,明達無礙
功德增長,亦復如是。文殊師利,
譬如日輪光明遍滿無有減相,若得
一行三昧,悉能具足一切功德,無
有缺少亦復如是,照明佛法如日輪
光。文殊師利,我所說法皆是一味
離味、解脫味、寂滅味,若善男子、
善女人得是一行三昧者,其所演說
亦是一味離味、解脫味、寂滅味,
隨順正法無錯謬相。文殊師利,若
菩薩摩訶薩得是一行三昧,皆悉滿
足助道之法,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
薩不見法界有分別相及以一相,速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相不可思
議,是菩提中亦無得佛,如是知者
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信一
切法悉是佛法,不生驚怖,亦不疑
惑,如是忍者,速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以
如是因,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耶?”
佛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不以因得,不以非因得。何以
故?不思議界,不以因得,不以非
因得。若善男子、善女人聞如是說
不生懈怠,當知是人已于先佛種諸
善根。是故,比丘、比丘尼聞說是
甚深般若波羅蜜,不生驚怖,即是
從佛出家。若優婆塞、優婆夷得聞
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心不驚怖,
即是成就真歸依處。
“文殊師利,若善男子、善女
人不習甚深般若波羅蜜,即是不修
佛乘。譬如大地,一切藥木皆依地
生長。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亦復
如是,一切善根皆依般若波羅蜜而
得增長,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相違背。”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
尊,此閻浮提城邑聚落,當于何處
演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
佛告文殊師利:“今此會中若
有人聞般若波羅蜜,皆發誓言:‘于
未來世常得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從是信解,未來世中能聽是經。當
知此人不從余小善根中來,所能堪
受,聞已歡喜。文殊師利,若復有
人從汝聽是般若波羅蜜,應作是
言:‘此般若波羅蜜中,無聲聞法、
辟支佛法、菩薩法、佛法,亦無凡
夫生滅等法。’”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來
問我言:‘ 云何如來說般若波羅
蜜?’我當答言:‘一切諸法無諍
論相, 云何如來當說般若波羅
蜜?’何以故?不見有法可與諍
論,亦無眾生心識能知。
“復次,世尊,我當更說究竟
實際。何以故?一切法相同入實
際。阿羅漢無別勝法。何以故?阿
羅漢法、凡夫法不一不異故。
“復次,世尊,如是說法,無
有眾生已得涅槃、今得、當得。何
以故?無有決定眾生相故。”
文殊師利言:“若人欲聞般若
波羅蜜,我當作如是說,其有聽者,
不念不著,無聞無得,當如幻人無
所分別。如是說者是真說法,是故
聽者莫作二相不舍諸見而修佛法,
不取佛法,不舍凡夫法。何以故?
佛及凡夫二法相空,無取舍故。若
人問我,當作是說,如是安慰,如
是建立。善男子、善女人應如是問,
作如是住,心不退沒,當如法相隨
愿般若波羅蜜說。”
爾時,世尊嘆文殊師利言:“善
哉!善哉!如汝所說,若善男子、
善女人欲見諸佛,應學如是般若波
羅蜜;欲親近諸佛如法供養,應學
如是般若波羅蜜;若欲言如來是我
世尊,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若欲
言如來非我世尊,亦應學如是般若
波羅蜜;若欲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若欲不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應學如
是般若波羅蜜;若欲成就一切三
昧,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若欲不
成就一切三昧,亦應學如是般若波
羅蜜。何以故?無作三昧無異相
故,一切法無生無出故。若欲知一
切法假名,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若欲知一切眾生修菩提道本來菩
提相,心不退沒,應學如是般若波
羅蜜。何以故?一切法皆菩提相
故。若欲知一切眾生行、非行相,
非行即菩提,菩提即法界,法界即
實際,心不退沒,應學如是般若波
羅蜜;若欲知一切如來神通變化無
相無礙亦無方所,應學如是般若波
羅蜜。”
佛告文殊師利:“若比丘、比
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欲得不墮惡
趣,當學般若波羅蜜一四句偈,受
持讀誦,為他解說隨順實相,如是
善男子、善女人當知決定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則住佛國。若聞如是
般若波羅蜜,不驚不畏,心生信解,
當知此輩佛所印可,是佛所行大乘
法印。若善男子、善女人學此法印
超過惡趣,不入聲聞、辟支佛道,
以超過故。”
爾時,帝釋三十三天以天妙
華、優缽羅華、拘物頭華、分陀利
華、天曼陀羅華等,天栴檀香及余
末香種種金寶,作天伎樂,為供養
般若波羅蜜并諸如來及文殊師利,
以散其上。作是供養已:“愿我常
聞般若波羅蜜法印。”
釋提桓因復作是愿:“愿閻浮
提善男子、善女人,常使得聞是經
決定佛法,皆令信解,受持讀誦,
為人演說,一切諸天為作擁護。”
爾時,佛告釋提桓因言:“憍
尸迦,如是,如是,善男子、善女
人當得決定諸佛菩提。”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如
是受持善男子、善女人,得大利益,
功德無量。”
爾時,以佛神力,一切大地六
反震動。佛時微笑放大光明,遍照
三千大千世界。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即
是如來印般若波羅蜜相。”
佛言:“文殊師利,如是,如
是,說般若波羅蜜已皆現此瑞,為
印般若波羅蜜故,使人受持,令無
贊毀。何以故?無相法印不可贊
毀。我今以是法印,令諸天魔不能
得便。”
佛說是已,爾時,諸大菩薩及
四部眾,聞說般若波羅蜜,皆大歡
喜,信受奉行。




 

返回首頁 | IT類考試 | 外語考試 | 考官信息 | 準考證號 | 拼音查詢 | 在線考試 | 招生簡章| 網站聲明 | 隱私安全 | 內部事務 | 佛教典籍 | 新聞資訊 | 聯系我們

CopyrightΘ1999-2023 zgksrz,All Rights Reserved 職業技能培訓服務網 版權所有 蘇ICP備:1103509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