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淺釋
◎馬鳴菩薩造 美國萬佛圣城宣化上人講述于1971年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愿解如來真實義
編按:上人于1971年應弟子之請開講本論,惜未講完。現就當時所存之錄音帶整理成文刊出。
大乘起信論。
信為道源功德母 長養一切諸善根
馬鳴菩薩造
梁天竺三藏法師真諦譯
歸命盡十方 最勝業遍知 色無礙自在 救世大悲者
及彼身體相 法性真如海 無量功德藏 如實修行等
為欲令眾生 除疑舍邪執 起大乘正信 佛種不斷故
論曰。有法能起摩訶衍信根。是故應說。說有五分。云何為五。一者因緣分。二者立義分。三者解釋分。四者修行信心分。五者勸修利益分。
初說因緣分。問曰。有何因緣而造此論。答曰。是因緣有八種。云何為八。一者因緣總相。所謂為令眾生離一切苦得究竟樂。非求世間名利恭敬故。二者為欲解釋如來根本之義。令諸眾生正解不謬故。三者為令善根成熟眾生。于摩訶衍法堪任不退信故。四者為令善根微少眾生。修習信心故。
五者為示方便消惡業障善護其心。遠離癡慢出邪網故。六者為示修習止觀。對治凡夫二乘心過故。七者為示專念方便。生于佛前必定不退信心故。八者為示利益勸修行故。
有如是等因緣。所以造論。問曰。修多羅中具有此法。何須重說。答曰。修多羅中雖有此法。以眾生根行不等。受解緣別。所謂如來在世。眾生利根。能說之人色心業勝。圓音一演異類等解。則不須論。
若如來滅后。或有眾生能以自力廣聞而取解者。或有眾生亦以自力少聞而多解者。或有眾生無自心力。因于廣論而得解者。亦有眾生復以廣論文多為煩。心樂總持少文。而攝多義能取解者。如是此論。為欲總攝如來廣大深法無邊義故。應說此論。
已說因緣分。次說立義分。摩訶衍者。總說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法。二者義。所言法者。謂眾生心。是心則攝一切世間法出間法。依于此心顯示摩訶衍義。何以故。是心真如相。即示摩訶衍體故。是心生滅因緣相。能示摩訶衍自體相用故。所言義者。則有三種。云何為三。一者體大。謂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減故。二者相大。謂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果故。一切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薩皆乘此法到如來地故。
資福濃茶 飯后三碗 和尚家風 噫啞瀝款 佛圣菩薩 蒲團充滿 一齊坐卻 是非不管
已說立義分。次說解釋分。解釋分有三種。云何為三。一者顯示正義。二者對治邪執。三者分別發趣道相。
顯示正義者。依一心法有二種門。云何為二。一者心真如門。二者心生滅門。是二種門皆各總攝一切法。此義云何。以是二門不相離故。
一念不覺生三細 境界為緣長六粗
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所謂心性不生不滅。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妄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以一切言說假名無實。但隨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無有相。謂言說之極。因言遣言。此真如體無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無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當知一切法不可說不可念故。名為真如。
問曰。若如是義者。諸眾生等云何隨順而能得入。答曰。若知一切法雖說無有能說可說。雖念亦無能念可念。是名隨順。若離于念名為得入。復次真如者。依言說分別有二種義。云何為二。一者如實空。以能究竟顯實故。二者如實不空。以有自體具足無漏性功德故。
所言空者。從本已來一切染法不相應故。謂離一切法差別之相。以無虛妄心念故。當知真如自性。非有相。非無相。非非有相。非非無相。非有無俱相。非一相。非異相。非非一相。非非異相。非一異俱相。乃至總說。依一切眾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別。皆不相應故。說為空。若離妄心實無可空故。
有眼不見盧舍那,有耳不聞圓頓教
所言不空者。已顯法體空無妄故;即是真心常恒不變。凈法滿足。則名不空。亦無有相可取。以離念境界唯證相應故。
心生滅者。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所謂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為阿黎耶識。此識有二種義。能攝一切法。生一切法。云何為二。一者覺義。二者不覺義。(注:此處論文缺解釋)
所言覺義者。謂心體離念;離念相者等虛空界。無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來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說名本覺。
三衹修福慧 百劫種相好
一切是考驗,看你怎么辦? 覿面若不識,須再重頭煉。
何以故。本覺義者。對始覺義說。以始覺者即同本覺。始覺義者。依本覺故而有不覺。依不覺故說有始覺。又以覺心源故名究竟覺。不覺心源故非究竟覺。此意云何。如凡夫人覺知前念起惡故。能止后念令其不起。雖復名覺。即是不覺故。如二乘觀智初發意菩薩等。覺于念異念無異相。以舍粗分別執著相故。名相似覺。(注:此處論文缺解釋。)
如法身菩薩等。覺于念住念無住相。以離分別粗念相故。名隨分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