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货腿打开水真多真紧/国产麻豆久久/9色网站/亚洲网色

設為首頁

網站首頁

職業資格分類

少兒考級

技工證書

合作申請

考證須知

證書查詢

站內下載

合作單位

調整新版職業資格證書工本費..
JYPC職業資格證書照片采集..
關于全國統一調整收費標準的通..
關于規范JYPC職業資格考試..
關于暫停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新..
關于調整職業資格考試范圍的公..
關于統一收取懸掛式證書工本費..
證書
編號
身份
證號
考試
項目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當前位置:佛教典籍 >> 佛學綜合

為什么要受持五戒?

添加時間:2013-2-14     瀏覽次數:[1594]    [ 字體:   ]


◎ 不要錯過受五戒的機會

 

 

受五戒、八戒的人,都叫“優婆塞”、“優婆夷”,受過菩薩戒,就叫“菩薩”。本來只有出家人受菩薩戒,但因菩薩是自利利人的,所以在家人也可以受菩薩戒。

 

在佛教,受戒是很要緊的,想受戒的人,不要錯過機會。

 
   

你受一戒也可以,受兩戒也可以,受三戒也可以,受四戒、五戒也可以,受八戒也可以,但是不能受十戒;在家人不能受十戒,十戒是沙彌戒,可以受菩薩戒,十重四十八輕戒。

 
   

受一戒叫“少份戒”;
受兩戒叫“半份戒”;
受三戒叫“多份戒”;
受五戒叫“全份戒”。

 

 

譬如你不能不殺生,不能戒殺戒,你可以受不偷盜的戒。你歡喜飲酒,好像我有個酒徒弟,不愿受“酒”戒,你不受酒戒可以受其他的戒。“我喜歡講大話,這個‘妄語戒’我不能受。”你可以受其他四戒。“我不能戒殺戒,有時候螞蟻小蚊蟲,在無意中我會傷了它們的生命。如果受戒再犯戒,那更有罪了。”那你可以不受殺生戒,這隨你自己的意思。受一戒、兩戒、三戒、五戒都可以,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在中國受戒,你沒有二百塊錢(美金),你受不了的。那個錢不是做縵衣的錢;縵衣袍是要你自己做,那做多少錢不管你。你歡喜做好一點就用多點錢,你想做不好的就用少點錢。你就單單受戒,供養師父及供養廟上,這兩百塊也不算多的。

 

 

 

◎ 什么叫“居士”?

 

 

什么叫“居士”?居士,就是居家之士,也就是在家相信佛法的人,守持五戒奉行十善的人就叫居士。

 

 

 

◎ 什么叫“五戒”?

 

 

就是殺、盜、淫、妄、酒,五種戒。現在有很多人受過五戒了,這都叫居士了。

 

.

 

◎ 什么叫“十善”?

 

十善是十惡的反面。十惡是什么呢?身有三惡--殺、盜、淫。意有三惡--貪、瞋、癡。口有四惡--綺語、妄言、惡口、兩舌,幾乎占了十惡的一半。

 

 

 

◎ 什么叫“綺語”?

 

 

所說的話非常不正當,有的說某某女人如何如何,或者說某家如何如何,綺語所說的話近于邪,不正當的話。

 

 

 

“妄言”就是打妄語。

 
 

“惡口”就是罵人,罵人就是造口業。

 

 

 

“兩舌”,一個人怎么會長兩個舌頭呢?這不是生了兩個舌頭,是這個人說兩種話,對甲就說乙如何如何,再對乙說甲如何如何,互相挑撥離間,這就是兩舌。

 
 

◎ 十善是什么?

 

 

十惡反過來就是十善。十善是什么?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貪、不瞋、不癡、不綺語、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這個惡,你不做了,就是善。居士要奉行十善,所以要守五戒行十善。

 
 

◎ 必須向出家人求戒

 

 

持戒就是“諸惡不做,眾善奉行。”戒有多少種呢?有很多種。有五戒--凡是皈依三寶的人,想往前再進步就要受五戒。受五戒后,再往前進步就是受八戒。受八戒后,再受十戒,那就是沙彌(尼)了。

 

 

 

在家人想求戒,一定要向出家人求戒。傳戒就是給你戒體,這個給你戒體的人,一定要是比丘。在佛的戒律中,不準比丘尼傳戒的。

 

 

 

◎ 佛教徒要守持的根本戒律

 

 

五戒是佛教徒最根本要守的戒律,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不殺生,你常常不殺生就得長壽報,壽命會長。為什么有的人壽命長?有的人壽命短?壽命長的人,因持不殺戒得長壽報;壽命短的人,因他歡喜殺生就得短命的果報。

 
 

為什么要持不偷戒?因為偷,是損壞人的財產福命。什么是偷盜?是偷偷的把別人的財產物質偷走了。你盡偷盜別人的東西,你得到什么果報呢?將來你就受財產不長久的果報。好像你本來很有錢,突然間被強盜搶去了。

 
 

淫、妄、酒,也都是這樣子。就好像你不守淫戒,去奸淫別人的婦女,將來你自己的妻女也被人玩弄,這都是一種果報。

 
 

妄語,你自己要是不騙人,你就不會被人騙。

 
 

說“我這一生沒有騙人,為什么很多人來騙我呢?”我方才不是說過,這種果報不是一生的事情,是有過去、現在、未來,果報是通三世的。你今生沒有騙過人,你可知道你前生你騙過多少人嗎?“我不知道。”你不知道?那有人騙過你,這是應該的。

 
 

本來不想說大話,因說大話,但是總是不假思索就打妄語。這個打妄語很快,不用思索,不用想一想要打什么妄語。譬如有人問你:“偷東西沒有?你偷了沒有?”就是偷了,你也會說:“我沒有偷。”不用想就說沒有偷。一個“偷”犯了一個戒,“打妄語”又犯了一個戒。

 
 

酒飲少是沒有什么問題,喝多了就會亂性,人就顛倒,所做的事也顛倒,所以佛教里戒酒。

 

 

 

這五戒說起來是有很多道理。主要的是我們手不去殺生,心里也不生殺念,這才是真正持“殺戒”。盜也是如此,手不去盜,心也不生盜念。“盜”,不論大小,凡是沒有人許可你,你自己偷偷用了其他人的東西,這都叫犯盜戒。

 
 

◎ 可不可以抽煙?

 

 

好像有一個人到外面抽香煙。回來我問他: “你抽了幾支香煙?” “我沒有抽啊!” “有人看見你抽了嘛!他來告訴我的。” “噢!那,我就抽一個。”

 

 

 

你看,他先是說他沒抽,以后又說抽一個。我說: “你現在還有幾個?” “現在還有三個。” “那七個到哪去了?” “這…這…I don’t know.我不知道。” 我拿一個棍子照他頭就“啪”打一下, “你知不知這是什么?你覺不覺得痛?” “覺得痛。” “你覺得痛,為什么你要講大話?” “這…這戒律上沒有說戒煙的。” “你讀過戒律了嗎?戒律上沒有說戒煙,你一定知道嗎?那個煙就包括在酒里面。” “啊!我不知道。”

 

 

 

人抽煙的味道最不好,不單外面的味道不好,就是身里里面的味道也不好,尤其是菩薩、善神護法,一發覺你有煙味,就不保護你了。你就是有多大的功德,祂也不管你了!你就會遇到很多意外的事情。

 
 

不要說別人,我們這兒有一個人偷著抽香煙,所以就遇到很危險的事情,這就是因抽香煙所引起,不過他自己到現在還不知道。

 
 

抽香煙的人死了之后,會下火焰地獄。火焰地獄專門給抽煙的人預備的,誰抽煙就有機會去。若是戒了煙,就和火焰地獄斷往還;若不戒,將來就有份的。人不知道這個厲害,就亂來;你知道了就不會做了。抽煙這個問題比喝酒還厲害。

 
 

為什么釋迦牟尼佛沒說戒煙,只說戒酒呢?因為那時候人還不會抽煙,在佛住世時,沒有人懂得抽煙。

 

 

 

◎ 受五戒的重要性

 

 

要是能持五戒十善,就能升到天上。“五戒”──殺、盜、淫、妄、酒。

不殺生是慈悲;
不偷盜是義氣;
不邪淫是正人君子;
不妄語是忠信的人;
不飲酒是不亂來的人。

殺生,將來是宿殃短命報; 偷盜,將來是貧窮苦楚報; 邪淫,將來是雀鴿鴛鴦報;小鳥好高騖遠,貪邪淫就做了小鳥。

 

 

 

我時時跟你們講,你們卻不太注意。我也不怕麻煩,再對你們再講一遍。說什么呢?人不要殺生。因為一切眾生在無量劫以來,和我是親戚,或是朋友,或是父母祖先也不一定的。我們要是殺生的話,前生父母造了罪業,今生托生做牛,做豬,我們殺了他們,等于間接殺了我們的父母是一樣的。

 

 

 

再說偷盜,“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加在別人身上;自己不歡喜的事,不要叫別人做。“不偷盜”,因為我們不愿別人偷我們的東西,我們首先就不要偷別人的東西或財物。

 

 

 

至于邪淫,在因果律上,凡是犯邪淫的罪,受的懲罰是很重。尤其夫婦不應該馬馬虎虎隨隨便便離婚,因為你結婚又離婚,在因果律上,人死后身體要分成兩份。因為你有兩邊的關系,所以用鋸子從頭頂鋸到腳底。你結婚幾次就要分開多少份。一個女人和一百個男人結婚,就分成一百份;一個男人與一百個女人結婚,也要分成一百份。一百個女人,一人分一塊,分得零零碎碎。

 
 

分開有什么不好呢?分了,再想把靈性聚集在一起,就很不容易了,這個機會是很不容易得到。得不到這個機會就永遠性化靈殘,與草木同朽,變成無情的植物。因為你的本性分開了,不夠做眾生;就是做眾生,你一個身體要做八萬四千那么多蚊蟲。這個蚊蟲又去做蚊蟲,總也不知向后轉,不會背塵合覺,在輪回里死了又生,生了又死。

 
 

所以“一失人身,萬劫不復。”我們把人的身體失去了,在幾萬個大劫后,也不容易恢復,再得到這個人身。

 
 

◎ 受五戒的好處

 

今生不籠鳥,來生不坐監; 今生不釣魚,來生不討飯; 今生不殺生,來生無災難; 今生不偷盜,來生無搶案; 今生不邪淫,來生無婚變; 今生不妄語,來生無欺騙; 今生不醉酒,來生不狂亂。

 

 

 

“今生不籠鳥,來生不坐監”:你想一想,你把鳥關在籠子里令它不自由;這個國家是講自由的,你讓畜生不自由,這也不合乎這個國家的憲法。你讓鳥在籠子里,就和在監獄是一樣,這個鳥就在籠子里念咒了,說:“果報、果報…”來生果報就來了,那個鳥念咒說:“上帝!你說有果報,為什么他把我放在籠子里頭?這是怎么回事?”它就到玉皇大帝,也就是天主那里,左寫一張狀子,右寫一張去告狀去。它寫多了,天主一看:“好了!這個人是不公道,來生也叫他受這個果報。”這個人后來就坐到監獄里去了。所以說“今生不籠鳥,來生不坐監”,因為那個鳥一天到晚念那個“果報”,念那個因果報應,念那個經給上帝聽,上帝就判這個人來生去坐監獄。

 

 

 

我記得不是今生,是多少生以前,那時候迷迷糊糊,什么道理也不懂,看人家釣魚,我也去釣魚,很歡喜釣魚的。看到魚吃魚餌,水就現出一圈圈的波紋,這時把釣魚竿向上一挑,這個魚就釣上來了。你說以后怎么樣啊?來生就做要飯的,拿個碗向人要飯,因為沒有東西吃。所以說“今生不釣魚,來生不討飯。”要飯是很苦的,盡向人討飯吃,所以我們信佛的人少釣點魚是好的。

 

 

 

有人說:“我少釣點魚可以,一年釣一次;我只釣小魚,不釣大魚,這樣好不好呢?”小魚也是一條命,大魚也是一條命;你釣一次也是殺生,你釣多次也是殺生。不過你釣的少,欠的債會少一點;釣的多,欠的債也就多一點:也就是你釣半斤,將來要還八兩。

 
 

“今生不殺生,來生無災難”:你今生不殺一切的生靈,等來生就沒有人殺你,也沒有一切的災難,也不會被槍打死,也不會火燒死,也不會被水淹死,因為你前生沒有殺生,今生也沒有病痛。

 
 

“今生不偷盜,來生無搶案”:搶案就是你打劫我,我打劫你。你若不偷盜別人的東西,來生沒有人搶劫你的東西。你為什么有人搶你的東西?就因為你前生偷盜,以為偷盜是不錯的,把別人的東西偷回來,到今生別人又把它搶回去。所以這個因果循環是很不可思議的。

 

 

 

“今生不邪淫,來生不婚變”:什么叫婚變呢?譬如離婚,或者結婚后有很多麻煩,這都因前生不守戒律,有邪淫的行為,今生身體上還有一種狐臭味,很大的。你怎樣搽香水涂香粉,還是臭的,臭不可聞。本來男人都喜歡女人,但是一聞這個味道都薰跑了;本來女人也都喜歡男人的,但是這個男人有這股臭氣,把女人都薰跑了,所以沒有人會愛你的。因為不持戒律,身上沒有香氣;你要是持戒律,戒律精嚴,你的身體就會放一股香氣,香光莊嚴。

 

 

 

你看在中國清朝的香妃,大概是維吾爾的民族,是回子那邊的人。她身上總是放香的,不用搽香水或用香皂,她身上自然有股香氣,比什么都香。所以中國那個糊涂皇帝,就歡喜身上放香的女人,就去出征把她搶回來,封她叫“香妃”,令其他的女人妒嫉她。因為皇帝有很多老婆,三宮六院,這個正宮娘娘妒嫉她,就把她殺死了,這個香妃也就不香了。

 
 

今生不邪淫,你很守規矩不跟別的女人或男人去邪淫,來生你結婚也不會離婚的。因為你前生不忠實,今生也搞得不愉快,有種種特別因緣就婚變,婚姻有變故了,這是邪淫的果報。

 

 

 

“今生不妄語,來生無欺騙”:因為今生不打妄語,到來生沒有人會欺騙你。所以有人欺騙自己,“噢!原來前生自己打過妄語,所以今生才有人欺騙我。”有人告訴我,從菲律賓來的四個人不是真的要來出家,是想藉這條路來這里,來了以后不會出家。我說沒有關系,我就是明明知道他們是欺騙我,我還是相信他們。因為我不愿意欺騙人,我也相信人不欺騙我。我明明知道他是欺騙我,我也不想他是欺騙我,我不這么想。那個人聽了之后說:“噢!這是好的!”這個世界就是你防備我,我防備你;你怕我欺騙你,我怕你欺騙我。那我知道他欺騙我,卻不這么想。是不是吃虧了?吃虧就吃虧了,沒有關系。

 
 

“今生不醉酒,來生不狂亂”:來生就不會發癲狂,發神經。為什么你今生發神經,精神不正常?就因為你前生喝酒喝得太多了。那個麻醉藥、迷幻藥也吃了很多,所以到今生狂性還不斷。這個因果循環就是這樣的。信不信由你,我不管。你信,我也這么說;你不信,我也這么說:不管你信不信,我都要說。

 

 

 

◎ 學佛法沒有什么利益?

 

“唉!我學習佛法,研究佛法,聽經聞法,已經有這么長的時間了,我還沒有得到什么利益!”你想得到什么利益?其實這個利益對你是很大的,你卻不知道。什么利益呢?

 
 

譬如你在這里學習佛法,你就不會去殺人,在殺人罪犯里就沒有你了。你說這不是好處嗎?你這兒聽經聞法,偷盜的罪犯里又沒有你了;你若不聽經聞法,說不定就偷盜、殺人、放火,偷盜的罪犯里,你恐怕就有一份了。你說這不是好處嗎?

 

 

 

你現在學習佛法,身就不會去犯淫業,不會到外面去行淫欲。你沒有這種行為,在奸殺的罪犯里又沒有你這一份了。你做很多正當的事,這個罪犯里你又沒有份了,這豈不是好處呢?你在這兒學佛法不會去打妄語,不會去外面欺騙人,那么打妄語的罪犯里又沒有你了,你這就是口業清凈了。你再不喝酒,不抽煙,不吸毒,不吃種種迷魂藥了,你的意業也會清凈了,就會不貪,不瞋,不癡,因為你不吃那些迷人的東西,所以吸毒罪犯里面你也沒有一份了。

 
 

這三業清凈不是學佛法的好處是什么?你如果不學佛法,殺人,放火,偷東西,警察就會捉你坐監。甚至讓你永遠不能出來,你說這是苦不苦?你學佛法,把這些的災難都沒有了。這不是好處是什么?所以心無疲厭,要常常來學佛法。

 
 

◎ 不受戒是真“自由”嗎?

 

 

有這個邪知邪見的人說:“不要受戒。你受戒做什么?何必弄個‘戒’來管著你?不受戒多自由呢!你何必要受戒呀?”你以為不受戒是自由,卻很容易墮地獄了。那真是“自由”,很容易就跑到地獄去了。

 
 

你若受戒,有戒來支持你,有戒相、戒法、戒體支持你,就不容易墮地獄;就是墮地獄也很快就出來了。你要是聽其自由,不受戒,以后墮落地獄里,什么時候才能出來,那是沒有人能擔保的。

 

 

 

你要是受過戒,墮地獄的時間,由很長的時間可以縮短。好像你犯了很大的法,被警察捉住,因為你給總統做護衛、茶房,總統就寫字條叫人把你放出來,你很快就出來了。若是沒有這種關系,很久的時間也不能放出來,不知要拖延多久。這是同一個道理,你有“戒”來保護, 你,它可以把你受很長罪的時間,縮為很短的時間。所以不要自作聰明,說不受戒是好的。

 
 

你們受戒,這是好的。我告訴你們,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眾生受了佛戒,就是入了佛位,所以不要毀佛禁戒,不要毀謗佛的戒律。

 
 

◎ 破戒怎么辦?

 

 

“戒為成佛之母”,想要成佛就要持戒,不能犯戒的。犯戒就好像船有窟窿,你說這個船是不是要沉到大海里去?所以犯戒就好像船沉到大海一樣,所以不是受了戒不持戒。你受了戒,就要守著戒;你不守著戒,那就是漏了。你這一漏,就成了有漏,不是無漏了。無漏就是你不破戒;你破了戒,就是漏。漏了怎么辦?就要補。怎么補?就要做功德,用錢或是用力量來做功德,在三寶的面前立功德贖罪,你立功就沒有罪了。

 
 

◎ 老修行的故事

 

 

以前有個老修行,是在家人不是出家人。他受了五戒,另外又受了一個“食不語”的戒。可是他把五戒都犯了,就剩這個“食不語”的戒未犯。護這條戒的戒神就希望他快點犯這條戒,祂也好走了,不保護他。但是這個人始終也不犯這條戒,吃飯的時候,他總不講話。以后這個戒神就給他托夢:“你什么戒都犯了,為什么吃飯這個戒你不犯呢?你快點犯,我好離開你了。”

 

 

 

這個老修行心想:“噢!我就持一個食不語的戒,果然有戒神保護著我。”于是他后來又找了一個有道德的法師,又重受過,結果他也修行成道了!這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因緣。

 
 

所以受戒在佛教里是很重要的事。

 
 

◎ 文殊菩薩的寶珠

 

 

文殊師利這位菩薩修菩薩行時不打妄語,也不殺生也不偷盜。總而言之,他謹守戒律。由什么證明他守戒律而不偷盜呢?他有一次對其他的菩薩講:“我從一發心修行就持不盜戒,所以現在我所有的東西就沒有人偷盜;不單沒有人偷盜,我就是把最值錢的東西放在地上,也沒有人會把它拿去。”

 
 

有的菩薩就不信他的話,就說:“我們要有實地的試驗,實實在在地試驗一下。你把你最值錢的東西拿出來,我們把它放在城門那個地方,因為那兒來回走的人最多了。我們把它放在門的中間,經過三天,如果沒有人拿這個東西,這證明你說的是實在的。”

 

 

 

文殊師利菩薩說:“好啊!我們就來試試看!”于是他把他最值錢的一個寶珠拿出來──菩薩都有很多寶貝、寶珠的──就放在城門的中間。人們從城外進到城里來,經過這個城門的人很多,可是經過三天,果然沒有人拿。一般的菩薩都知道文殊師利菩薩守不盜戒是真的。

 
 

◎ 不要做自己的辯護律師

 

 

一樣的佛法,每一個人的講法不同,修行法不同,每一個人的見解不同,所以有很多種類的分別,又有很多種類的看法。

 
 

譬如真正修佛法的人,要不抽煙,不喝酒,不吃那么多的肉。有的同是佛教里面的人就說了:“佛講戒律教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喝酒,沒有叫人不抽煙,所以抽煙不在佛教的戒律以內。”這就是自己給自己講道理。根本抽煙的問題就在飲酒里面,不過自己要給自己做辯護律師,就說抽煙是不犯戒的。

 
 

真正有智慧的人,凡是不對的事情都應該不做,也不一定要佛講戒律講到這個問題,我就不做;沒說到我就要做。不是這樣的。一切惡劣的習慣,我們都應該改了它。

 

 

 

我們說不吃肉,不殺生,這個不殺生,也包括了不吃肉;這個不吃肉,也包括了不殺生,因為你要不殺生就沒有肉吃了。有的佛教徒又說了:“佛沒教人不吃肉,只是教人不殺生。佛都允許人吃三凈肉--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吃三凈肉是可以的。”這也是自己口里饞,舍不得這個肉味,所以這樣辯護。

 
 

以前我遇到一個教授,一天不吃肉也不行的,一定要吃肉。他說:“我即使不吃肉,就是聞聞肉味也是好的,都解饞了。”所以,你看每個人的見解是不同的,各人有各人的思想。

 
 

學佛法就要學戒、定、慧。

 
 

戒,就是“諸惡不作,眾善奉行。”凡是惡的事,都不要做;一切的善事,都要做。

定,就是勤修禪定。慧,就是由戒生定,由定發慧。這是戒定慧三無漏學。

 
 

要息滅貪、瞋、癡,要不貪、不瞋、不癡;沒有貪了就不爭了,不爭了就無所求了,你無所求就不自私了,不自私也就不自利了。所以這都有連帶的關系。學佛法就是要老老實實照這個方法做去,不能投機走捷徑,躐等而進,要這樣子實實在在去修行。

 
 

◎ 什么是凈戒?

 

 

各位要注意這個“凈”字。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染污,就是清凈,絲毫的染污也沒有,這種凈就是一念不生謂之凈,凈念。

 
 

你單在外邊持戒,說:“我不殺生。”你心里常常不滿意人,或者發人的脾氣,這都犯殺戒了。

 

 

 

偷盜,你不必真正去偷去,就心里面羨慕人家的財物或者技能,妒嫉人,這都犯了盜戒了。

 
 

邪淫,你心里盡打異性的妄想,這都叫犯了淫,都是不凈了。

 
 

這個凈戒,就要乾干凈凈的,一點染污念也沒有了,這才是凈戒。

 

 




 

返回首頁 | IT類考試 | 外語考試 | 考官信息 | 準考證號 | 拼音查詢 | 在線考試 | 招生簡章| 網站聲明 | 隱私安全 | 內部事務 | 佛教典籍 | 新聞資訊 | 聯系我們

CopyrightΘ1999-2023 zgksrz,All Rights Reserved 職業技能培訓服務網 版權所有 蘇ICP備:11035096號